智能制造浪潮來襲 有望在多領域獲突破
發布日期:2019-5-21瀏覽次數:847
“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能夠推動傳統行業從低端加工向高端智能制造發展,進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一位來自券商研究機構的宏觀經濟研究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6年1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制定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2025年前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一是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二是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這對于推動我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中國經濟網首席財經評論員溫鵬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時期,也是制造業投資結構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可以說當前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方向的轉變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制造業有望在轉型升級、優化結構的同時,在技術、工藝、質量、智能化等多方面再上新臺階。 “制造業智能化整體水平的高低是我國邁向制造業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溫鵬春認為,智能制造的突出特點是將信息化、互聯網、自動化與智能化實現有機結合,在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可以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全面發展與轉型升級。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在航空、船舶、機械、電子、輕工、汽車、冶金和化工等諸多領域都具有較強的智能化改造需求,通過對制造業各關聯產業鏈的智能化升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敏捷制造、精準制造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1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在溫鵬春看來,智能轉型將成為國家層面推動制造業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要發力點。但在具體落實中,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的目標仍然會面臨一些挑戰,主要表現在不同企業間所存在的較大差別,如部分制造企業依然處于2.0時代,存在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企業自主創新不足、科研投入不夠以及人才缺乏等問題。